“做好美育工作,要坚持立德树人,扎根时代生活,遵循美育特点,弘扬中华美育精神,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。”当前,人们身处信息时代,生活节奏快、工作压力大,儿童跟随大人们的节奏,也难免身心紧绷。儿童艺术活动多具有创造性、趣味性、游戏性,可以让孩子们身心愉悦、情绪平稳。丰子恺说过:“美好比健康,艺术好比卫生。”画画、唱歌、跳舞、演戏等艺术形式能帮助儿童从小懂得欣赏美,用积极与肯定的态度,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美的事物存在。因此,儿童美育是终身美育、全民美育的重要起点。
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素养导向的儿童美育价值。中华美育精神始终围绕人的全面发展,有着几千年的深厚传统。自三皇五帝之时起,就有“先王之乐”的传说。周公“制礼作乐”,将礼乐看作治国和教育民众的大事。人们熟知的六艺之教——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也颇有古代版“五育并举”之意。《论语·述而篇》中有言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可以想见,“游于艺”的君子,熟练掌握六艺,如鱼儿自在游于水中一般。“艺”的熟练掌握,能助人获得自由和愉快,正如今天美育追求的真善美境界。新时代儿童美育强化价值观引领,重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,推动跨学科学习,正是以美育人、以美化人、以美培元综合性的体现。
家庭是儿童美育的第一场所。家风家教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。家长应当多带孩子参与和体验艺术实践,将重点放在培养孩子对艺术产生兴趣的过程。轻松、愉悦的家庭艺术气氛对儿童提升审美素养有积极作用。要让孩子感受到,美就像空气和水一样,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、最为宝贵的馈赠,形成勤于动手、勇于创造、乐于分享、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。
在帮助和引导儿童开展美育活动时,要遵循实践性、情感性和学以致用的特点。儿童美育离不开具身性实践。王夫之说:“闻见之知,不如心之所喻,心之所喻,不如身之所亲行焉。”在美育活动中多加实践,能释放儿童好动、好奇的活泼天性。唯有去体验、去接触、去动手创造,方能在行动中理解美的意义。只做美的旁观者,不亲身尝试,就捕捉不到最鲜活的美。要像陶行知所提倡的知行合一那样,通过教育生活化、生活艺术化,培养“诗的人生”,以“艺术的兴趣”美化人生、涵养气质。要带着感情学习,形成真正的理解。儿童美育的重要方式是导入情境。儿童的情感真实强烈,启发和共情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感受和认知中国文化。通过创设孩子们熟悉或可理解的情境,可以让知识技能与孩子们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。
新时代中国美育要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。美育的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、塑造美好心灵,突出特点是审美力与创造力教育,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、陶冶君子之风的全人教育。事实上,我们的儿童美育过程中,处处渗透着中国文化基因。从感受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美,感悟春夏秋冬唐诗宋词的意境,到体会书法、国画里的线条韵味,了解汉字的奥秘,新时代中国美育要特别注重培育文化自信,将儿童心中美的种子,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。 (作者:甄 巍,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)
上一篇: 拐上梯田和油菜花地里的小路,给村民做“健康监督” 下一篇: 户外活动是最简单、低成本以及健康的防控方式